400-123-4567

新闻资讯 分类
组图:广场60年记忆:人民广场历史舞台

  新闻中心国内新闻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策划-追寻现代中国-娃哈哈营养快线周年最新图片

  上图,1949年2月12日,庆祝北平和平解放大会在广场举行。这是大会主席台——城楼(新华社记者葛力群摄)。 下图,北京市政府于1970年重新修建城楼。这是重建后的城楼(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)。 编辑:刘杰 栏目主持:陈小波、郭磊

  北京,2009年9月23日 广场60年记忆:人民的广场 历史的舞台 新中国成立前的广场,还保持着明朝永乐年间始建时的“T”字形格局,广场上杂草丛生,脏水横流,垃圾触目皆是。共和国成立后,政府对广场进行了多次清理、扩建和美化。到国庆10周年时,已建起人民英雄纪念碑、人民大会堂、永久性观礼台、中国革命博物馆、中国历史博物馆等雄伟建筑。1976年9月9日,辞世。中央决定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建立毛主席纪念堂,同时,对广场进行了第三次扩建。国庆50周年时,广场再次进行了大规模改造,以浅粉色花岗石铺地,以两块四季常绿的大型草坪点缀,在庄重中透射出美丽。目前,广场南北长880米,东西宽500米,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,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。 一百年前的广场,王公大臣都不得随便出入。如今,这里不但是京城百姓和游客的游览场所,而且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活动举办地和集会地,“亲历”了诸多历史时刻:每天的升降国旗仪式,风雨无阻;国庆阅兵和,举国欢腾;2001年7月13日,北京申奥成功,成千上万的群众聚集到此庆祝;2008年5月19日,人们自发来此为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;2009年10月1日,共和国60华诞,广场又将翻开新的一页…… 没有任何修饰,没有任何炫耀,与城楼和红墙浑然一体,独立、美观而又实用,这就是著名建筑家张开济设计的永久性观礼台。该建筑原为砖木混合结构,于1954年建成,2004年重新翻建,可以容纳1万多人观礼。 上图,1949年10月1日,应邀参加开国大典的外宾在临时观礼台上。 下图,1954年10月1日,参加国庆庆典的外宾在永久观礼台上向队伍招手。 新华社发 编辑:刘杰 栏目主持:陈小波、郭磊

  图为1950年7月,为迎接国庆节,北京市对广场和贯穿东单至西单的道路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。 新华社记者齐观山摄 编辑:刘杰 栏目主持:陈小波、郭磊

  1950年10月1日,国庆阅兵式上,中国人民骑兵部队通过广场。 新华社记者 齐观山摄 编辑:刘杰 栏目主持:陈小波、郭磊

  1981年11月,中国女排首夺世界杯后,人们在广场欢呼。 新华社发 编辑:刘杰 栏目主持:陈小波、郭磊

  图为2001年7月13日,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,人们在广场欢呼庆祝。 新华社发 编辑:刘杰 栏目主持:陈小波、郭磊

 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,广场摆起“万众一心”主题喷泉花坛(2005年9月27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李文摄 编辑:刘杰 栏目主持:陈小波、郭磊

  图为1995年2月26日,为迎接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,少数民族妇女在广场参加长跑活动。 新华社记者袁满摄 编辑:刘杰 栏目主持:陈小波、郭磊

  这是解放前的广场鸟瞰。 新华社发 编辑:刘杰 栏目主持:陈小波、郭磊

  1993年4月22日,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对新婚夫妇在北京广场举行集体婚礼。这是来自东北的5对夫妻陶醉在婚礼的浪漫气氛中。 新华社发(卢北峰摄) 编辑:刘杰 栏目主持:陈小波、郭磊

  图为1950年7月,压路机在城楼前施工作业。当时,为迎接国庆节,北京市对广场和贯穿东单至西单的道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。 新华社记者 齐观山摄 编辑:刘杰 栏目主持:陈小波、郭磊

  图为1984年10月1日,参加国庆的大学生通过城楼时,队伍展开“小平您好”的横幅。 新华社发(王东摄) 编辑:刘杰 栏目主持:陈小波、郭磊

  1958年11月9日,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在广场向首都人民汇报演出。这是志愿军文工团演员为首都观众签字留念。 新华社记者邓历耕摄 编辑:刘杰 栏目主持:陈小波、郭磊

官方微信 关闭